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24年立法院改革爭議
相關法例
國會改革法案
  • 中華民國刑法》修正案
  • 《立法院組織法》修正案
  • 《立法委員行為法》修正案
  • 《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修正案
  •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案
花東交通三法
  • 《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
  • 《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
  • 《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
抗議示威潮
主要地點 中華民國臺灣
持續時間2024年5月17日至5月28日 (1周4天)
示威人數5月21日:約3萬人
5月24日:超過10萬人
5月28日:約7萬人
支持修法方
反對修法方

2024年中華民國第十一屆立法院成立後,擁有多數席次的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圍繞改革立法院運作的議題提出了一系列法律修正案(合稱為「國會改革法案」[a])。同時,中國國民黨也提出了三部關於花東地區交通建設的法案(合稱為「花東交通三法」[b])。正反雙方針對這些法案展開了激烈爭論及議事對決,在5月17日的院會上更發生了肢體衝突,多名立委受傷被送往醫院。[1][2][3][4][5]這些事件引發了大規模抗議示威潮,並持續至28日 。[6]抗議參與者主要反對國會改革法案中的部分修正內容,認為其可能過分擴張了立法院的權力,並且批評審查過程缺乏程序正義。[7]支持改革者則指責執政黨企圖獨佔權力,強調這些法案是為了更強力地監督政府,確保政府對國會負責。[8][9]

背景[编辑]

2024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中國國民黨以52席成為立法院最大黨;民主進步黨獲得51席,但失去了國會控制權;台灣民眾黨獲得8席,成為關鍵少數派,在國會改革法案等議題上與國民黨結盟;無黨籍參選人贏得2席,並選擇支持國民黨。在總統選舉中,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當選總統,蕭美琴擔任副總統,他們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在國會中屬少數派政府[10][11][12][13]

法案內容[编辑]

國會改革法案[编辑]

「國會改革法案」主要包括總統國情報告、加強人事同意權、擴大調查權[註 1]、增加聽證權以及藐視國會罪,由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合作提出。[16]

修訂條例 主要內容[17][18][19][20]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15條 ●15-1條 ●15-2條 ●15-3條

未來總統必須在每年3月1日前赴國會進行報告,新任總統則要額外在就任1個月內赴國會;若遇上「國家大政方針」及「重要政策議題」,立院也可在全體四分之一委員提議、再經院會決議後,請總統赴國會報告。


國情報告將採「依序即時回答」形式,假使立委以書面詢問總統,總統應在7至12目內書面回覆;不過即問即答的流程仍有解讀空間,未來將由黨團協商決定。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25條

未來政府官員被質詢時不得任意缺席、拒絕答覆、拒絕提供資料,答覆內容不得超過質詢範圍,且不得對立委「反質詢」。


若被質詢人違反上述相關規定,均可送彈劾或懲戒,亦可由主席或質詢委員提議,再經院會決議,處2萬至20萬元罰鍰。另外,若官員於受質詢時進行虛偽陳述,依法以藐視國會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29條 ●29-1條 ●30條 ●30-1條 ●31條

依《憲法》行使監察院正副院長、監察委員、司法院正副院長、大法官等人事同意權時,改採記名投票,須多於全體立委人數二分之一,且人事同意審查期不得少於1個月。


應於審查過程中舉行公聽會,邀集相關學者專家、公民團體及社會公正人士共同參與審查。被提名人的學經歷、最高學歷學位論文、稅務及刑案紀錄表等資料,應由提名後7日內送交立法院參考。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第八章

●45條 ●46條 ●46-1條 ●46-2條 ●47條 ●48條 ●49條 ●50條 ●50-1條 ●50-2條 ●51條 ●52條 ●53條 ●53-1條 ●53-2條 ●53-3條 ●15-1條 ●15-2條 ●15-3條

開放立院可設「調查委員會」、「調查專案小組」,得要求「政府機關、部隊、法人、團體或社會上有關係人員」於5日內提供相關文件、資料、檔案。


政府機關或公務人員若拒絕、拖延調查或隱匿資料,得經立法院院會決議,將其送監察院糾正、糾舉或彈劾。假設是民間人士違反規定,立法院院會可決議處1萬至10萬元罰鍰,並可按次數處罰。受處分者如有不服,可在處分送達次日起2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


接受調查者若認為調查委員會、調查專案小組逾越職權範圍或涉及個人隱私而與公共事務無關者,可陳明理由,經會議主席同意後拒絕證言或交付文件、資料及檔案。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

第九章之1

●59-1條 ●59-2條 ●59-3條 ●59-4條 ●59-5條 ●59-6條 ●59-7條 ●59-8條 ●59-9條

調查委員會和專案小組為審議院會交付之議案、全院委員曾為補選副總統、彈劾總統副總統等,得依《憲法》第67條第2項舉行聽證會。涉及外交、國防或其他依法令應祕密事項者,以祕密會議進行。


若聽證會涉及個人隱私遭不當侵害之虞,個人生命、身體或其他自由遭威脅之慮、營業祕密遭受不當侵害之慮,應部分或全部不公開。


若涉及國家安全、國防及外交等國家機密事項,或逾越聽證會調查目的之詰問或對質、個人隱私等,出席人員得拒絕證言或表達意見。


但應邀出席人員除非有正當理由,否則不得拒絕出席、拒絕證言、拒絕提供資料,經立法院院會決議後可處1萬至10萬元罰鍰,可按次處罰,受處分者如有不服,可在處分送達次目的2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


民間人士出席時為虛偽陳述者,得經院會決議,處2萬至20萬元罰鍰,同樣可按次處罰和提起行政訴訟。若政府人員為虛偽陳述者,則可由主席或質詢委員提議、出席委員5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院會決議,移送彈劾或懲戒,並依法追訴其刑事責任。

刑法

第五章之1

●141-1條

增訂《刑法》第5章之1「藐視國會罪」專章。並增訂《刑法》第141-1條,公務員於立法院聽證或受質詢時,就其所知之重要關係事項,為虛偽陳述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20萬元以下罰金。

花東交通三法[编辑]

「花東交通三法」主要包括《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及《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以計畫完成不逾10年為限。草案中定明,建設工程應採用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BOT)、得引進國際主权财富基金,同時不受中央每年度舉債額度限制。由中國國民黨總召傅崐萁領銜提出。[21][22][23]

主要爭議[编辑]

法案的支持者認為,國會改革法案能更有效的監督政府,在國會透過調查權清楚展現和揭露所有弊案與不公不義的事情,真正實現政府向國會負責的理念。同時也指責民主進步黨企圖獨佔權力,通過民眾壓制國會和霸凌多數,並表示國會改革也是國民黨與民眾黨的選舉承諾,及過去民進黨未完成的政見。[24][25]而「花東交通三法」則可以打造兩小時臺灣生活圈,把臺灣東部與中部連貫在一起,帶動東部地區的經濟增長,也讓東部的交通變得更加安全與便利。此外,環島高鐵也是交通部長王國材在2021年提出的建議。國民黨所做的民調也顯示,在臺灣目前有近八成的民眾支持該項交通法案。[26]

法案的反對者則擔心國會改革法案的通過會讓立法院同時擁有檢察權審判權立法權開出連續性行政處分無限施壓任何行政官員的權力,破壞了五權分立,更可能違反《中華民國憲法》。同時也認為法案在審議程序上未經委員會充分討論,僅以人數多數輾壓反對意見,是威權主義的復辟,違反了公平正義,故要求撤回法案,重新審查。[27][28]而「花東交通三法」也被指責有立法權凌駕行政權的疑慮,並違反了《環境影響評估法》、《原住民族基本法》、《國土計畫法》及《土地徵收條例》等多項現行法律,及憲法「立院不得為增加預算之提議」有關規定。此外,草案中提到的引進國際資本及採取BOT模式,也引發了中國大陸有機會在臺灣復刻「一带一路」手段的擔憂。[29][30][31]

時間線[编辑]

5月17日以前[编辑]

4月1日,國民黨召委吳宗憲首次排審國民黨委員傅崐萁翁曉玲等與民眾黨團版本《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增訂「藐視國會罪」、《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修正草案。[32]

  • 4月1日至17日,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4月10日,在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 4月3日,國民黨召委吳宗憲召開「啟動國會改革─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相關法案」公聽會,原訂下午審查,因地震取消。[33]
  • 4月9日,院會排入民進黨委員賴瑞隆《立法院組織法》、《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國民黨委員呂玉玲鄭天財民進黨黨團等版本修法草案。[34]
  • 4月10日,民進黨召委鍾佳濱召開「如何落實國會調查 聽證權以有效監督行政機關 並避免侵犯人民自由/隱私權」公聽會。
  • 4月11日,民進黨召委鍾佳濱召開「如何落實國會調查 聽證權以有效監督行政機關 並防範機密外洩危害國安」公聽會[35]
  • 4月15日,司法法制委員會中於逐條討論時,主席國民黨召委吳宗憲宣讀完條文,聽到「有異議」便宣布保留,民進黨委員要求討論未果,民進黨委員於每條條文宣告保留後逐一提案散會,共計40次。國民黨與民眾黨委員在司法法制委員會中共為6人,民進黨委員共6人,表決6:6後主席吳宗憲加入表決成為7:6,民進黨為少數,散會動議皆不通過,全部條文保留送出委員會,提交黨團協商。[36]
  • 4月26至28日,中國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率立法院6個委員會共17名黨籍立委訪問中國大陸,27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疆廳」會見了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政協主席王滬寧、國台辦主任宋濤等人。隨後雙方舉辦了閉門會議。會見結束後,陸方邀請立委們至「釣魚台國賓館」享用晚宴。[37][38]
  • 5月8日,民進黨召委鍾佳濱排審民進黨版本《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院議事規則》、《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國民黨委員提案散會,會議09:01開始,10:34結束。[39]12:00國民黨召委吳宗憲召開黨團協商,出席委員包含民眾黨立委黃國昌、國民黨立委林思銘、民進黨立委吳思瑤、莊瑞雄及鍾佳濱。會中僅討論《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草案》§2、§15、§15-1、§15-2四條法條就花了一個小時,主席吳宗憲便表示保留送院會處理,民進黨委員要求逐條審查、協商。主席吳宗憲以民眾黨黨團未出席、無法達成共識為由否決。民進黨委員要求擇期再召開協商未果,協商於13:13結束。[40]
  • 5月9日,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台灣基進時代力量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灣綠黨NGO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譴責中國國民黨台灣民眾黨未針對法條政策討論,並利用蓄意杯葛、不經討論的方式審查「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同時要求有爭議且未經實質審議的法案,應退回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嚴審。[41]
  • 5月16日,立法院針對「行政院院長施政方針報告」、「總統至立法院國情報告」「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召開黨團協商,僅討論行政院長施政報告、總統國情報告、環島高鐵及花東條例,無共識者保留。院會未討論到《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草案即散會。[42]

民主進步黨團指責國眾兩黨在委員會審查時不願逐條討論條文,打算將條文直接送出委員會。[43]而國民黨則批民進黨把國會當老巢,為了阻止拖延國會改革一日提出了40次散會動議。[44][45]

  • 由於國會改革法案的協商冷凍期於5月16日到期,立法院程序委員會於14日決定將相關議案排入5月17日的院會中。[46]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15日早上8點發動甲級動員,號召同黨立委於議場門口輪流守夜至院會當日,以確保自身議案優先排入議程,力拼在5月20日賴清德總統就職典禮前三讀通過。[47]民眾黨黨團於中午12點決定與中國國民黨一起排隊守夜[48][49]
  • 5月16日,立法院院長韓國瑜召集各黨黨團協商,對「新任行政院長施政方針報告」、「邀請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及「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等案進行討論。[50]各黨討論少有共識,最終散會。[51]當晚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皆對黨團成員發出甲級動員。[52]

院會投票當日,黃國昌向記者表示國會改革的法案是最高機密無法透露,法案詳細內容及各政黨動議將在當日立院開議後,送至各立委桌上,引起爭議。[53]黃國昌隨後聲明,法案條文都已於立法院官網公佈,任何人都可以看到。[54][55][56]台北市議員苗博雅指出,在網站上公開的僅有28版法案草案,而當日即將審議,由黃國昌與傅崐萁共同擬定的相關法案版本資訊則無從得知。[57][58][59]

5月17日至5月20日[编辑]

5月17日,立法院內發生了多起議會暴力事件。

  • 上午7時,國民黨立委阻止民進黨立委進入議場大門,雙方爆發激烈肢體衝突。[60][61]
  • 民主進步黨籍立委王美惠被指涉嫌對駐守議場大門的警察使用暴力,引發爭議。她表示是因為警察莫名阻攔她進入議場才出手。[62]
  •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踹倒民進黨立委陳亭妃,並在事後聲稱自己是故意的。[63]

5月23日,陳亭妃對徐巧芯提告蓄意傷害。[64]

  • 民眾黨總召黃國昌在簽到處排隊時,突然向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大吼,指控其插隊。[65]
  • 開會前,民進黨立委賴惠員禁錮立法院院長韓國瑜長達五分鐘,聲稱韓國瑜無法保持行政中立,阻止其進入議場[66]
  • 上午10時09分,韓國瑜宣布開會,國民黨團將李彥秀等人提出的NCC組織法修法逕付二讀。[67]
  • 稍後的議會衝突中,徐巧芯衝撞王美惠,並用民進黨黨旗勒向王美惠的脖子,接著在她面前撕扯黨旗。[68]
  •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努力阻攔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衝上主席台,兩人一同摔倒在地。陳菁徽事後指控鍾佳濱性騷擾。鍾佳濱隨後向陳菁徽道歉,解釋自己是爬上主席台的時候踩到紙張滑倒。[69]
  •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在搶走立法院秘書長周萬來手上的書籍與提案文件後奔離議場。[70]
  • 午後1時,民進黨立委試著強行攻入主席台,阻止法案被強行通過。
  • 國民黨立法委員提議以舉手表決。但其中兩案的表決結果與議場人數明顯不符,引發了程序不當的質疑。[71]

晚間表決時,民進黨立委邱志偉沈伯洋、郭國文等人從後門進入主席台,被眾立委從高處扔下。沈伯洋頭部着地,隨後被送往醫院。除了沈伯洋外,邱志偉、郭國文以及民進黨立委鍾佳濱、莊瑞雄、國民黨立委吳宗憲等人也因身體不適被送往醫院。[72][73]

  •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經濟民主連合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台灣綠黨共同召開記者會,標題為「脫韁國會,全民制衡!呼籲殘害民主法案退回嚴審!」,呼籲程序正義、法案嚴審[74]時代力量主席王婉諭表示,之所以會發生衝突,是因為國民黨、民眾黨想強行通過國會改革的法案,但最該被改革的應該是「只要我票多,有什麼不可以」的傲慢心態。並譴責兩黨在未經理性審議、對話的情況下,試圖強行通過法案。[75][76]新竹市議員廖子齊身著時代力量的衣服,上面寫著「人民的立法院」,批評曾經穿著同件衣服的黃國昌「立法院是人民的,不是你大哥傅崐萁的。」[77]
  • 5月17日晚上9時,數十名學生和民眾自發集結在立法院外的青島東路抗議,要求停止表決、實質審查,高喊「沒有討論、不是民主」、「退回法案、停止開會」、「拒絕黑箱」等口號。參與者羅宜認為,表決未宣讀條文,修正動議內容亦不清楚,議程透明度不足,沒收討論不為民眾所接受。現場直播畫面經由社群媒體傳送,數百名抗議群眾隨後逐漸來到現場;當晚警方動用拒馬維持秩序戒備。[78][79]人潮在午夜12時議事休息後逐漸散去,並相約21日法案續審時再度聚集。[80]
  • 5月18日,台北律師公會發表聲明,對審查各法案時缺乏實質討論、未經妥善審查、欠缺程序正義等問題深表遺憾[81]。全國律師聯合會則呼籲立法院應對各法案進行實質審議、討論,並批評現今立法院不僅斲傷台灣作為民主國家的根本,也違背民主憲政及民意政治。[82]
  • 國立臺北大學法律系、社會學系等共六位教授發起連署,關心議場內受傷送醫的前臺大教授沈伯洋,並呼籲停止國會暴力。[83]
  • 時代力量前任黨主席陳椒華在臉書發文,支持國會改革聽證立法[84]
  • 5月19日,地球公民基金會發表聲明表示,民主是環境保護的基石,國民黨與民眾黨挾立院多數優勢跳過實質審查、違反程序正義是開「民主倒車」,「舉手表決」讓公民對投票的立委無從課責。並同時指出花東地質脆弱,呼籲儘速撤回5月17號部分也在表決議案中、尚未經過環評的花東建設特別條例草案。[85][86]台灣基進高雄市黨部執行長楊佩樺表示,藐視國會罪是為了「讓中國輕鬆且合法的公開各式機密」。[87]
  • 同日,公民團體取得了5月21日青島東路的路權。公投盟、經民連呼籲民眾於當天晚上在立法院外集合示威,避免法案三讀通過。[88]消息透過InstagramThreads傳播,也是Threads在台灣首次出現社會運動串聯。[89]

5月21日[编辑]

  • 立法院在再度召開院會,繼續審議相關法案。[90]二讀表決通過共21條條文,及1個章名「調查權之行使」,涉及質詢答覆、人事同意權、立法院調查權及聽證權。[91]
  • 上午9時至12時,二讀表決5條條文,包括規範不得「反質詢」、被質詢人應有不得拒絕答復、拒絕提供資料等或有其他藐視國會行為的義務,違者處新台幣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
  • 下午2時30分院會繼續開會後,民進黨團4度提出散會動議,但經表決後都遭國民黨團、民眾黨團否決。另外,經表決通過國民黨團、民眾黨團提案,延長院會時間至討論事項第4案審議完畢,再行休息。二讀表決通過5條條文,包括立委行使人事同意權以記名投票表決、審查期間不得少於1個月、被提名人違反相關規定,經院會決議者,得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
  • 晚上6時40分會議繼續,二讀表決通過11條條文,以及1個章名。包括在行使調查權部分,得要求政府機關、部隊、法人、團體或社會上有關係人員提供相關資料,法人或社會上有關係人員等違反相關規定,得經立法院會決議,處最高10萬元罰鍰。[92][93][94]
  • 當日,40多個公民團體及眾多政治人物前往立法院旁的青島東路示威抗議,聯合舉辦「國會濫權,民主倒退,公民搶救,立院集結」行動。集會在晚間逐漸蔓延至中山南路、濟南路、忠孝西路一帶,示威人數一度超过三万人。[95][96][97][98]台灣基進、時代力量,綠黨、社會民主黨,台聯等政黨也前去聲援活動,並召開「小黨團結守護民主,拒絕國會威權復辟」聯合記者會。[98][99]聯華電子創辦人曹興誠表示「扩权法案是把立法权压着行政权,压着司法权,最后变成立法独大」「必須堅守陣線不能再退,不然台灣將會變成香港」。[100][101][102][103]抗議人潮在11時46分立法院宣布散會後逐漸散去。集會解散前,主辦單位告知在場民眾:由於24日的院會預計繼續審議國會改革法案,希望民眾在24日也能到立法院外聲援行動。[104][105][106][107]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會於同日發起連署,對呼籲國會相關法案的實質審查、討論[108]

5月22日至5月27日[编辑]

  • 5月22日,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在議場外守夜,並號召黨籍議員前來參加。
  • 5月23日,國民黨召開黨團大會研商重大法案[109]
  • 東吳大學學生會發表聲明,呼籲立委嚴守職權、維持憲政體制運作,也稱希望學生們參與現場集會時能夠平安返家。[110]
  • 台南市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舉辦公民講堂暨為台灣禱告會[111]
  • 5月23日晚間,高雄市議員張博洋邀請高雄市民至國民黨高雄市黨部進行「社會溝通」[112]
  • 5月24日清晨,國民黨黨團、民眾黨黨團在議場前集合,並於上午7時進入議場占據主席台。[113]
  • 至下午5時,院會二讀表決了13個條文及增訂1個章名「聽證會之舉行」。包括聽證權的行使規範,賦予立法院聽證權、聽證會舉行要件等。關於相關罰則部分則尚未處理。[114][115]
  • 下午5時,國民黨團提議延長開會到晚上12點再休息,經表決後通過。
  • 晚上7時至11時,除藐視國會罪外其他條文皆已二讀表決通過。[116][117][118]韓國瑜宣布院會結束,並將於下週二續審其他條文。

當日院會間,民進黨立委林淑芬與民眾黨麥玉珍發生扭打,雙方皆指控對方先動手。[119]

  • 在立法院附近,支持和反對修法的團體皆獲得北市府的集會許可。[120]雙方以鎮江街為界,占據青島東路西側與東側,相距不到100公尺,警方嚴陣以待。[121]支持修法方選擇用宣傳車播放他們的主張,並計劃在下午5時集結,聲援藍白立委修法。但與抗議者相比,人數明顯較少[122]。台灣新社向立法院遞呈請願書,並致贈「堅持國會改革」牌匾,期許朝野立法委員捐棄政黨私利與意識型態,為中華民國樹立可長可久的國會典範。[123]當日,超過50個公民團體在青島東路西側與濟南路集結抗議,要求將法案退回委員會重審。據主辦單位統計,下午4時參與示威人數已超過3萬,晚上8時超過8萬,並持續增加,甚至超過10萬人。[124][125]這場示威活動之所以被部分人稱為「青鳥行動」,是因為它主要於立法院旁的青島東路舉行,而在社群媒體上直接寫「青島」可能會受到演算法影響降低觸及率,故民眾選擇使用字形類似的「青鳥」代替,並逐漸成為了這波抗議示威潮的代名詞。24日集會解散前,主辦單位告知在場民眾:由於28日的院會預計繼續審議國會改革法案,希望民眾在28日也能到立法院外聲援行動[126][127]
  • 高雄市,有人透過Instagram發起名為「高雄大路過」的行動,號召民眾在24日晚間到中央公園一帶聲援臺北的抗爭集會。他們建議參與者不攜帶大聲公、不喊口號,希望以較柔和的方式表達主張,人數截至晚上9時30分已經有4千人。[128]
  • 嘉義市,有網友以Threads號召嘉義市民至嘉義車站「散步」,不宣講、不喊口號,只以舉標語的方式表達訴求。[129]

當日臺灣各地的集會活動有台中火車站台中市政府彰化火車站南投縣議會嘉義車站台南市台灣文學館高雄市中央公園花蓮市石來運轉噴泉廣場、台東縣南京路口及澎湖縣馬公市相對公園等地;[130][131][132]

5月28日[编辑]

  • 下午3時30分,立法院院會完成《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全案二讀。[133]
  • 下午5時,立法院院長韓國瑜敲槌,宣布三讀此次國會改革主要之《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修正條文。最終包含「總統國情報告」、「藐視國會」、「人事同意權」與「調查權與聽證權」等國會職權修法關鍵條文的法案三讀通過。[134][135]
  • 立法院三讀通過部分條文後,場外示威者合力將多顆印有「公民捍衛民主」、「重啟社會對話」、「拒絕中國干政」標語的巨型白色氣球拋進立法院圍牆內,同時在立法院大門綁上白布條與太陽花表達訴求。現場除了舉行「最想要罷免的立委」票選活動,當天主辦方還播放一段5月17日以來4次行動剪輯而成的影片。主辦單位於晚上9時30分宣布現場人數突破7萬人,人潮一路從濟南路、青島東路外溢到了中山南路;抗議集會在晚上11時許落幕。[136][137][138]
  •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李旺祚則希望抗議者可以降低音量:「(我們)對於活動吵雜只能柔性勸導;不少參與抗議的群眾也在網路上呼籲,盡量不要吵到兒童醫院⋯⋯民主社會民眾有表達意見的自由,院方不便干預抗爭情況,尊重抗議者表達意見的權利⋯⋯若抗議者互相尊重,能自我控制、降低音量,不要影響看診、住院兒童的就醫權利,是更理想的情況;而台大兒醫因位置特殊,過去也曾發生有抗議者進入醫院使用洗手間,院方立場是不禁止,藉由妥善勸導,希望不要影響民眾安寧。」[139][140]

同日,新竹縣竹北市新竹車站竹南車站台中車站台中市政府彰化縣議會彰化縣立圖書館雲林縣斗六膨鼠公園、嘉義市文化公園台南市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高雄市凹仔底森林公園屏東縣楠仔樹腳天后宮、宜蘭縣羅東中山公園等地也有民眾自發串聯的活動。[141]

後續[编辑]

在各法案皆三讀通過後,超過200名律師發表聯合聲明,呼籲行政院應提出覆議,立法院應接受覆議且須重啟法案討論。[142]台灣國內各大學法律學系及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等逾120位法律教授學者連署指法案違憲,呼籲行政院與總統依據憲法之規定行使覆議權,退回立法院重啟審議。[143][144]經濟民主連合同時亦呼籲行政院應對法案提出覆議、釋憲,並要求與立法院長韓國瑜見面對話。宣布將成立臺灣公民陣線新北工作團隊,後續將與新北公民團體和幾個公民小黨,到新北市國民黨立委的選區辦社區座談會。[145]

5月31日,行政院長卓榮泰於下午拜會民眾黨團,民眾黨立委張啓楷當面向他建議,行政院若對國會改革法案提覆議案,不僅加劇朝野衝突,且從目前席次看來,覆議案通過可能性不高。對此,卓榮泰則回應表示,「不一定」。[146]

行政院長卓榮泰赴立院施政報告並備詢,在立法院長韓國瑜表達歡迎時,國民黨立委全體起立離場。事後,國民黨團書記長洪孟楷受訪時表示,卓榮泰對於國會改革部分,罔顧人民的心聲、罔顧主流民意提出覆議,「我們不杯葛,也是表達無聲的抗議,所以選擇離席」。[147]

台灣公民陣線執委賴中強今表示,目前公民團體並未發動罷免,現行目標是要號召各地公民「督藍委」,讓他們感受選民不滿,進而改變投票或付出代價,強調,台灣公民陣線很清楚,傅崐萁集團未來所要推動的惡法,還包括破壞台灣生態的花東交通三條例、NCC人事條例、提高罷免門檻、反滲透法與國安五法,甚至連婚姻平權、年金改革、黨產條例都可能。[148]

各界反應[编辑]

國際報社[编辑]

2024年5月18日,路透社發布報導,以rambunctious democracy(喧鬧式民主)形容台灣。指出中華民國國會有時會發生打鬥推擠,如2020年國民黨立委曾因臺灣進口美國肉類問題,在國會丟擲豬內臟。這次的衝突增加了賴清德新政府上任後出現更多動盪和國會衝突的可能性。[149]

5月21日,《時代雜誌》以臺灣爆發抗議活動,傾向中國大陸的立法者旨在削弱新總統(Protests Erupt in Taiwan as China-Leaning Lawmakers Aim to Weaken New President)為標題,大西洋理事會駐台北研究員說「這似乎是企圖削弱政府有效治理的能力」。[150]

5月26日,《外交家雜誌》刊登國際共和研究所主席丹尼尔·特灵(Daniel Twining)與東亞總監亞當·金(Adam King)文章:在立法過程中,細節很重要。台灣應記得這點(In Lawmaking, the Details Matter. Taiwan Would be Wise to Remember That)。[151]

5月28日,半島電視台報導:中華民國國會通過親中法案修正(Taiwan’s parliament passes bill pushing pro-China changes)[152]

5月28日,美聯社報導:台灣立法機構通過減少總統權力法案修正,似乎有利中國大陸(Taiwan’s legislature passes changes seen as favoring China, reducing president’s power)[153]

海外人士[编辑]

美國在臺協會前處長楊甦棣司徒文等30名國際學者[註 2]發表聯合聲明,稱國、眾兩黨的國會改革表面看似合理,但內容實則違反台灣獨特的憲政架構與立法精神。而他們也提及了國民黨剝奪了民進黨對法案的修改、辯論,甚至審查的機會,限縮公眾討論空間。[154]

2024年5月20日,美國國會及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主席,眾議員克里斯·史密斯在祝賀賴清德與蕭美琴就任正副總統聲明中表示,賴總統上任後的第一個挑戰,即是要面對民進黨內立場較為激進的立委在國會中的干擾,這些民進黨籍的立委反對監督力度和制衡力更強的國會以及相關改革法案。他並指出,民進黨過去也支持這樣的國會改革,這樣的改革其實是一個成熟且繁榮的民主政治的表徵[155][156]。隔天,他撤掉前文而另發表聲明表示希望三黨通過和平溝通決紛爭,強調臺灣充滿活力的自由與共產黨中國形成鮮明對比[157]趙怡翔稱史密斯辦公室遺憾看到自己的言論被媒體斷章取義。[158]

5月26日,留學瑞士、法國等歐洲各地臺灣學生自發組團到日內瓦聲援臺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活動之餘不忘舉起「退回法案」、「反對國會濫權」等手板,甚至高喊「拒絕黑箱國會」,呼應立法院場外抗議群眾的訴求。[159]

5月29日,100多名旅居海外的青年透過群組串聯,計劃透過募資,在多個國外城市購買廣告看板力挺,並自美國紐約起跑。這項命名為「Keep Taiwan Free」的行動僅花2小時50分鐘,便募集新台幣260萬的達標金額,將於美國的紐約時間6月4日於時報廣場投放支持台灣的巨型看板廣告[160]。同日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在訪問立法院後發言,對近期立法院外示威為「在美國國會也常有類似情況」、「人民的抗爭並不是軟弱的象徵,而是力量的展現。」[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编辑]

中國大陸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一系列反對「台獨」的民族主義的言論。許多台籍藝人不得不在微博上發表支持國家統一的文章。國內社交平台主要報導了立法委員之間的衝突,批評民進黨是民粹和造謠的政黨,同時壓制了立法院外大規模示威集會的資訊。絕大多數能看到的評論都是在嘲笑台灣的政治體制,並稱呼該集會為「綠蛙在叫」,但也有人間接嘲諷了大陸政府。[162]

其他爭議[编辑]

中共對台「統戰」指控[编辑]

2月26日,看中國新聞記者李靜汝在採訪了旅居澳洲的著名法學家、時常披露中共高層內幕和動向的袁紅冰教授後,整理出了一篇獨家報導。因為文章內容對本事件的準確預言引發關注。[163][164]

文章指出,中共對台灣的統戰策略由王滬寧指揮,宋濤具體執行,通過特定人士和統戰活動,加強與台灣立法院和國民黨的聯繫。督促韓國瑜傅崐萁以查弊案、反貪腐、國會改革的名義,削弱台灣的國防戰略,並提出包括立法院調查權、總統質詢權和反台獨法等法案,造成立法機構混亂,降低民進黨政府的效率。同時加強輿論引導,反獨促統,使九二共識成為台灣社會的主流觀點,這引發了對政治局勢的深刻擔憂。台灣面臨兩個選擇:一是交出台灣人的決定權,接受中共強加的暴政,換取所謂的“和平”;二是捍衛自由與公義,與中共的極權主義進行戰略對決,但面對中共可能強加的戰爭。這是臺灣和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問題。[164]

5月22日,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分享了報導內容。[165]

5月23日,新黨台北市議員侯漢廷評論:袁紅冰的內容破綻百出,造假前科累累,若真有其事,最該被抓的是新潮流和范雲,再表示第一個破綻在於時間錯亂。大陸豈能未卜先知?1月27日以前,韓國瑜能否順利當上院長根本不得而知,更何況傅崐萁在1月28日才當上總召,先前還有賴士葆競爭;而第二個破綻則是文件名稱錯誤。大陸不會用「台灣立法院」來稱呼,一定是稱「台立法機構」、「台當局立法機構」。[166]

國民黨表示,大陸流亡作家袁紅冰是造謠專家,2009年曾出版《台灣大劫難》一書,內容幾乎被驗證為全部錯誤,包括曾稱大陸引誘支持民進黨新潮流的資本與企業赴大陸投資。以此對民進黨新潮流派系實現政治控制;若按袁紅冰邏輯,大陸已然收買民進黨新潮流,代表新潮流出身的賴清德總統已然被習近平控制,那恐怕更加證明台灣需要國會改革,通過立法權監督行政權。[167]

台灣民眾黨召開「陽光 改革 反貪腐」記者會,黨團總召黃國昌質疑袁紅冰的資訊沒有事實依據,也強調自己個人與民眾黨都沒收到習近平與北京任何指示。[168]民眾黨新聞輿論部主任吳怡萱表示「袁紅冰過去曾點名319槍擊案是中國大陸策劃,也說前總統蔡英文在消滅台灣本土勢力,請問這些言論民進黨都認同嗎?無法想像中華民國立委竟能輕信謠言,公然對國人散佈假訊息,帶頭當詐騙集團,如何讓人相信台灣能團結對抗外敵?呼籲民進黨不要再秀下限,好好面對國會改革法案,找回初衷。」[169]

中国大陸流亡作家袁紅冰則反駁,自己所獲得的信息都來源於中共體制內高層,有良知或對習近平統治心存不滿的人士。而這則訊息實際上是由中國大陸受到習近平整肅的紅二代家庭成員傳遞出來,認為可信度很高。[170]也指出中共對台語言體系內外有別,政治、軍事對台文件大外宣及內部用詞存在差異。同時,情報內容反映出中共情報體系對國民黨內部政治運作瞭如指掌。並認為,習近平目前的對台政策已轉向恐嚇台灣,希望藉此瓦解台灣人的意志,而人民是國家的靈魂。本次的抗議示威潮,也將有望抵禦中共對台威嚇的意志。[171]

「花東交通三法」審議問題[编辑]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擬通過「花東交通三法」草案,遭民進黨批評是「2兆錢坑法案」。針對該法案,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根據立法院官網公告,17日、21日院會只有第7案《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與第8案《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被列入議程,《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並未納入其中。另在預算方面,目前僅《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明訂預算上限為新臺幣2500億元,其餘2案尚未訂出預算,因此2兆法案的說法,只是外界對花東3案的花費估算。[172][173]

由於《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草案》尚未排入討論事項,且《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草案》、《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議程順序晚於其他國會改革法案,因此至5月24日止尚未審議。院會討論事項因國會法案爭議不斷而未獲討論,並已被抽出院會議程中。[174]

6月1日,國民黨總召傅崐萁在花蓮參加活動時表示,這3個法案在7月16日立法院會期結束前一定會三讀通過。6月2日,民眾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委員林國成透露,認為花東三法有其必要,且國民黨團已經採用民眾黨團的意見,把原來8年的年限增加至12年,以及把特別預算改為公務預算,沒有理由不支持,並表示民眾黨不會阻擋法案。[175]

抗議活動個資外洩疑慮[编辑]

5月27日,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在政論節目宣稱,其利用手機訊號定位分析參加抗議藍白國會改革修法的群眾年齡以及先前是否參加其他群眾集會等資訊。[176]

5月29日,國安局局長蔡明彥表示,政府機關向電信業者調用戶資料有非常嚴謹程序,國安局沒有參與這次的個案,若是商業分析活動的話,國安局沒有特別評論。[177]

5月30日,法務部部長鄭銘謙表示台北地檢署已分案偵查,將由檢察官依法釐清事實。[178]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指出,既然有人檢舉列為他字案偵辦,就去面對司法,應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必多言。[179]

同日,中華電信發出聲明強調與王義川先生間無任何接觸,也未有任何業務洽談。[180]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表示,台灣大的內部規定非常嚴謹,絕對沒有跟第三方公司合作、或是做販售、提供資料行為,並已在同日10點收到NCC來函,將會依照相關程序配合調查。遠傳電信發出聲明表示,遠傳未與王義川先生或其合作的第三方就新聞所述活動有業務往來,亦無提供任何資料,並強調遠傳一向恪遵《個人資料保護法》、《電信管理法》等法令規範,確保用戶隱私及個人資料安全。[181]國民黨立委為釐清真相,研擬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正式生效後,對此行使國會調查權,提案成立調查小組。[182]

5月31日,主管手機通訊監察的法務部調查局聲明,調查局絕無針對特定地域範圍、使用者年齡、族群進行任何大數據分析。[183]

參見[编辑]

注釋[编辑]

  1. ^ 國會改革五法指的是:《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5法的修正案。
  2. ^ 花東交通三法指的是:《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等3法的草案。

相關資料[编辑]

  1. ^ 1993年07月23日,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25號解釋:「憲法之五院體制並未改變,原屬於監察院職權中之彈劾、糾舉、糾正權及為行使此等職權,依憲法第九十五條、第九十六條具有之調查權,憲法增修條文亦未修改,此項調查權仍應專由監察院行使。」[14]2004年12月15日,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585號解釋:立法院為有效行使憲法所賦予之立法職權,本其固有之權能自得享有,一定之調查權,主動獲取行使職權所需之相關資訊,俾能充分思辯,審慎決定,以善盡民意機關之職責,發揮權力分立與制衡之機能。...基於權力分立與制衡原則,立法院調查權所得調查之對象或事項,並非毫無限制。除所欲調查之事項必須與其行使憲法所賦予之職權有重大關聯者外,凡國家機關獨立行使職權受憲法之保障者,即非立法院所得調查之事物範圍(本院釋字第三二五號、第四六一號解釋參照)。[15]
  2. ^ 分別是:Bob I. Yang,美國密蘇里大學肯薩斯分校; Clive Ansley,加拿大溫莎大學、卑詩大學榮休教授,中國歷史及中國法律專家; Coen Blaauw,美國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APA)榮休行政總監; Michael Danielsen,丹麥台灣中心主席; June Dreyer,美國邁阿密大學; Michael Fahey,美國律師,加州律師協會會員; Zsuzsa Ferenczy,台灣國立東華大學匈牙利訪問學人,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Christopher Hughes,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榮譽教授; Thomas G. Hughes,美國前參議員Claiborne Pell幕僚長; Sasa Istenic,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大學; Su-mei Kao,美國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APA)全國主席; Guermantes Lailari,台灣國立政治大學; André Laliberté,加拿大渥太華大學; Lutgard Lams,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 Benjamin Lewis,美國研究網站《解放軍追蹤者》(PLATracker); John J. Tkacik,美國世界政治研究所; David Schak,澳洲格里菲斯大學; William A. Stanton(司徒文),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 Gerrit van der Wees,美國喬治梅森大學,《台灣公報》(Taiwan Communique)發行人; Stephen M. Young(楊甦棣),美國退休外交官,美國在台協會前處長、美國駐港前總領事; Bill Sharp,夏威夷大學中國研究中心; Marcin Mateusz Jerzewski,捷克智庫 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 Michael Turton,《台北時報》專欄作家; Sam Rainsy,柬埔寨反對派領袖; 單仲偕,香港前立法會議員; Celito Arlegue,亞洲自由民主聯盟行政總監; Jeremiah Tomas,亞洲自由民主聯盟青年部主席; John Joseph Coronel,亞洲自由民主聯盟主席; Mu Sochua,柬埔寨前國會議員[154]

參考文獻[编辑]

  1. ^ 溫貴香; 劉冠廷. 林克倫 , 编. 院會衝突立委送醫 綠籲停止開會、藍批使用暴力. 中央通訊社. 2024-05-18. 
  2. ^ 唐筱恬; 屈彥辰; 王千豪; 黃婉婷; 歐陽良盈; 林縉明. 國會改革5法闖關!立院大亂鬥吵什麼?. 聯合新聞網. 2024-05-18 [2024-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5) (中文(臺灣)). 
  3. ^ Blanchard, Ben; Hamacher, Fabian. Taiwan lawmakers exchange blows in bitter dispute over parliament reforms. Reuters. 2024-05-17 [202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4. ^ 王承中. 林興盟 , 编. 藍提交通建設特別條例白有意見 立院10日表決添變數. 中央通訊社. 2024-05-09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5. ^ 孫唯容. 懶人包一次看!國會朝野政黨廝殺 2000學生立院聚集舉牌怒吼抗議. NOWnews今日新聞. [2024-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6. ^ Hamacher, Fabian; Teo, Angie; Wang, Ann. Thousands protest contentious Taiwan parliament reforms. The Japan Times. 2024-05-22 [2024-05-24] (英语). 
  7. ^ 台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你要知道的五大關注點. BBC. 2024-05-23 (中文(繁體)). 
  8. ^ Hamacher, Fabian; Teo, Angie; Wang, Ann. Thousands protest contentious Taiwan parliament reforms. The Japan Times. 2024-05-22 [2024-05-24] (英语). 
  9. ^ 批綠「少數霸凌多數」 朱立倫:用街頭壓制國會的時代已過去. TVBS (中文(臺灣)). 
  10. ^ 陳俊華. 林克倫; 楊蘭軒 , 编. 賴蕭配當選破8年政黨輪替魔咒 國會席次三黨不過半. 中央社. 2024-01-14 [202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6). 
  11. ^ 選後成國會關鍵少數 民眾黨提4大承諾要藍綠回應. 公視新聞網. 2024-01-25. 
  12. ^ 黃國昌:民眾黨8立委全力支持國民黨提的召委人選. Newtalk新聞. 2024-02-29. 
  13. ^ 太陽花10周年 柯建銘:黃國昌昔鄙視國民黨今護航到底. 聯合報. 2024-03-19. 
  14. ^ 釋字第325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司法院, 中華民國82年07月23日
  15. ^ 釋字第585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司法院, 中華民國93年12月15日
  16. ^ 「超越藍綠,最強戰力!」—履行國會改革. 台灣民眾黨. 2024-01-15 [202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8). 
  17. ^ 「超越藍綠,最強戰力!」—履行國會改革. 台灣民眾黨. 2024-01-15 [202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8). 
  18. ^ 吳紹瑜. 國會大亂鬥 國會改革法案朝野吵什麼. TVBS. 2024-05-18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19. ^ 「國會改革」法案三讀立法,綠營將提覆議、釋憲,「青鳥行動」將至藍委選區辦民主座談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www.twreporter.org. [2024-06-01] (中文(臺灣)). 
  20. ^ 從肢體衝突到表決大戰,立法院究竟在吵什麼?4張表解讀國會改革、花東條例爭議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www.twreporter.org. [2024-05-24] (中文(臺灣)). 
  21. ^ 王承中. 林興盟 , 编. 藍提交通建設特別條例白有意見 立院10日表決添變數. 中央通訊社. 2024-05-09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22. ^ 從肢體衝突到表決大戰,立法院究竟在吵什麼?4張表解讀國會改革、花東條例爭議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www.twreporter.org. [2024-05-24] (中文(臺灣)). 
  23. ^ 張雄風. 張雅淨 , 编. 逾20組民、環團聯合聲明 反對花東交通三法. 中央通訊社. 2024-05-21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24. ^ 黃建豪. 國民黨拋國會改革主張 賦國會調查聽證權、藐視國會列重罪. Newtalk新聞. 2024-01-23 [202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8). 
  25. ^ 中央通訊社. 朱立倫:綠勿少數輾壓多數 街頭壓制國會時代已過 | 政治. 中央社 CNA. 2024-05-22 [2024-05-24] (中文(臺灣)). 
  26. ^ 聯合新聞網. 花東交通三法朝野無共識 傅崐萁:不能再走清朝時代的路. 聯合新聞網. [2024-05-24] (中文(臺灣)). 
  27. ^ 台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你要知道的五大關注點. BBC News 中文. 2024-05-23 [2024-05-24] (中文(繁體)). 
  28. ^ 從肢體衝突到表決大戰,立法院究竟在吵什麼?4張表解讀國會改革、花東條例爭議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www.twreporter.org. [2024-05-24] (中文(臺灣)). 
  29.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架空法規、未經環評 環團籲藍營撤回「花東交通三條例」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24-05-22 [2024-05-24] (中文(臺灣)). 
  30. ^ 從肢體衝突到表決大戰,立法院究竟在吵什麼?4張表解讀國會改革、花東條例爭議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www.twreporter.org. [2024-05-24] (中文(臺灣)). 
  31. ^ 質疑傅崐萁複製中國一帶一路!綠:若「錢坑法案」通過將尋求釋憲. 民視新聞台. 2024-05-13 [2024-05-24] –通过Yahoo!新聞. 
  32.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 ppg.ly.gov.tw. [2024-05-26]. 
  33.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公聽會. ppg.ly.gov.tw. [2024-05-27]. 
  34. ^ 第11屆第1會期第8次會議. ppg.ly.gov.tw. [2024-05-27]. 
  35.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公聽會. ppg.ly.gov.tw. [2024-05-27]. 
  36.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12次全體委員會議. ppg.ly.gov.tw. [2024-05-27]. 
  37. ^ 民進黨團三問傅崐萁 訪中閉門會議有沒有出賣台灣?. 聯合新聞網. [2024-05-27] (中文(繁體)). 
  38. ^ 台灣國民黨立委訪團北京見王滬寧 大談兩岸是一家人.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4-04-27 [2024-05-27] (中文(繁體)). 
  39. ^ 立法院第11屆第1會期司法及法制委員會第20次全體委員會議. web.archive.org. 2024-05-21 [2024-05-27]. 
  40. ^ 立法院朝野黨團協商. ppg.ly.gov.tw. [2024-05-27]. 
  41. ^ 聯合新聞網. 影/民團批藍白兩黨亂國會 要求國會改革先自律. 聯合新聞網. [2024-05-27] (中文(臺灣)). 
  42. ^ 立法院黨團協商. web.archive.org. 2024-05-21 [2024-05-27]. 
  43. ^ 國會改革》「藍白合」發揮人數優勢闖關成功 全案保留出委員會並交由朝野協商. 信傳媒. [2024-05-27]. 
  44. ^ 立院審國會改革法案!綠委提40次散會動議 不敵藍白聯手否決. 品觀點. [2024-05-27]. 
  45. ^ 立院審國會改革法案藍提散會動議 綠表決再敗. 中央社. 2024-04-22 [2024-05-27] (中文(臺灣)). 
  46. ^ 國會改革法案列議程 立法院17日恐上演表決大戰. 中央社. 2024-05-14 [2024-05-27] (中文(臺灣)). 
  47. ^ 備戰國會改革表決!傅崐萁提前發甲級動員 今起藍委議場守夜. TVBS新聞網. [2024-05-27]. 
  48. ^ 藍委議場守夜白營也加入 黃國昌擔任「民眾黨第一棒」. 聯合新聞網. [2024-05-27] (中文(繁體)). 
  49. ^ 愈夜愈熱鬧!藍白議場守夜多場直播秀齊發. 聯合新聞網. [2024-05-27] (中文(繁體)). 
  50. ^ 立法院黨團協商. ppg.ly.gov.tw. [2024-05-27]. 
  51. ^ 朝野黨團協商5小時 藍綠唇槍舌戰不歡而散 | 政治. 中央社. 2024-05-16 [2024-05-27] (中文(臺灣)). 
  52. ^ 國會改革法案恐掀表決戰 藍綠17日清晨甲動全力因應. 中央社. 2024-05-16 [2024-05-27] (中文(臺灣)). 
  53. ^ 藍白擴權修法是「最高機密」!沈伯洋:陳玉珍連表決什麼都不知道. 自由時報. 2024-05-18 [2024-05-27] (中文(臺灣)). 
  54. ^ 聯合新聞網. 黃國昌嗆「黑箱在哪?」 王婉諭怒:要問問2014年的黃國昌. 聯合新聞網. [2024-06-03] (中文(臺灣)). 
  55. ^ 太陽花學運翻版?百人包圍立院喊「拒黑箱」 黃國昌:條文放在你前面. Yahoo News. 2024-05-18 [2024-06-03] (中文(臺灣)). 
  56. ^ 強調條文都公開上網 黃國昌:誰說昨天審議是黑箱?. Yahoo News. 2024-05-18 [2024-06-03] (中文(臺灣)). 
  57. ^ 小草稱法條公開!黃國昌認「最高機密」 苗博雅嗆:網軍真的超級沒料. 三立. 2024-05-18 [2024-05-27] (中文(臺灣)). 
  58. ^ 【議題觀察室】錢坑法案?黑箱立法?517立院衝突爭議一次看.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2024-05-18 [2024-05-27] (中文(臺灣)). 
  59. ^ 修正動議當天提出可行?律師證實「黃國昌在鑽漏洞」:只能騙外行人. Yahoo News. 2024-05-25 [2024-06-03] (中文(臺灣)). 
  60. ^ 立院衝突一夫當關擋4藍委!洪申翰霸氣嗆:不要擋我上班. NOWnews 今日新聞. 2024-05-17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1). 
  61. ^ 王世堅「重摔倒地」!國會衝突亂鬥 怒吼陳玉珍:不要臉. TVBS. 2024-05-18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1). 
  62. ^ 立院衝突被控襲警!綠委王美惠拒道歉:反控警察擋住她進入議場. NOWnews 今日新聞. 2024-05-18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9). 
  63. ^ 林敬殷. 直播稱故意踹倒陳亭妃 徐巧芯今說沒蓄意傷害. 中央社. 2024-05-21 [2024-06-02] (中文(臺灣)). 
  64. ^ 提告徐巧芯蓄意傷害 陳亭妃怒斥:傷害人竟講得理直氣壯. Newtalk新聞. 2024-05-21 [2024-05-31] (中文(臺灣)). 
  65. ^ NOWnews今日新聞. 簽到爆衝突!黃國昌遭打臉 綠委:我錯了、應該摸頭說好乖 | 政治快訊 | 要聞. NOWnews今日新聞. 2024-05-17 [2024-06-03] (中文(臺灣)). 
  66. ^ 張寓科 李詩健. 不讓進場!韓國瑜遭女綠委熊抱 藍綠拉扯5分鐘. 華視新聞網. 2024-05-19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9). 
  67. ^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四條及第五條條文修正草案」,請審議案。. 立法院. 2024-05-17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9) (中文(臺灣)). 
  68. ^ 林敬殷. 立法院衝突徐巧芯拿布條勒王美惠脖子 綠委:韓國瑜應處理[影]. 中央社. 2024-05-17 [2024-05-19] (中文(臺灣)). 
  69. ^ 立法院推擠腳滑撲倒陳菁徽 鍾佳濱致歉. 中央社. 2024-05-17 [2024-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70. ^ 郭國文強搶立院秘書長議事本!72歲周萬來摔倒在地、眼鏡被打飛. NOWnews今日新聞. 2024-05-17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6). 
  71. ^ 快訊/立院舉手投票亂象多!多位藍委險舉錯 108位立委卻投出110票. ETtoday新聞雲. 2024-05-17 [2024-05-25] (中文(臺灣)). 
  72. ^ 立院審國會改革爆激烈衝突 5綠委1藍委送醫【更新】. 中央社. 2024-05-17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73. ^ 李昶毅. 快新聞/直擊!沈伯洋遭邱鎮軍「雙手一推」重摔 廖偉翔偷偷補拳. 民視新聞網. 2024-05-17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8) (中文(臺灣)). 
  74. ^ 違法擋案、惡意散會非民主現象! 公督盟揭「國會4亂象」. 民視新聞網. 2024-05-17. 
  75. ^ 游念育. 斥藍白強行通過國會改革法 時代力量:譴責任何形式暴力. 中時新聞網. 2024-05-18 [2024-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9). 
  76. ^ 柯振中. 立院打架到底在吵啥?王婉諭解釋了:最該改革的是傲慢心態. ETtoday新聞雲. 2024-05-18 [2024-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77. ^ 「立法院是人民的,不是你大哥傅崐萁的。」. 新竹市議員廖子齊. 2024-05-18. 
  78. ^ 陳俊華; 林敬殷. 立院審國會職權修法 場外近百民眾聚集要求停止表決實質審查[影]. 中央通訊社 (臺北). 2024-05-17 [2024-05-30]. 
  79. ^ 劉秀敏; 陳正敬. 立院外集結千人!吳思瑤燦笑比讚 王定宇嘶啞高喊:我們一定會守住. FTNN新聞網 (臺北). 2024-05-18 [2024-05-30]. 
  80. ^ 劉慶侯. 立法院5/21續審國會擴權法案 抗議群眾相約:當天還會再來. 自由時報. 2024-05-18 [202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中文(臺灣)). 
  81. ^ 謝幸恩; 郭建伸. 張銘坤 , 编. 立院審國會職權修法 台北律師公會:立法程序斲傷台灣民主. 中央社. 2024-05-18 [202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82. ^ 李自立. 立院衝突 全國律師聯合會:勿以黨派之私破壞民主. Rti 中央廣播電臺. 2024-05-18 [202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1). 
  83. ^ 許秩維. 龍柏安 , 编. 立法院衝突沈伯洋重摔送醫 台北大學6教師連署譴責暴力. 中央社. 2024-05-18 [2024-05-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84. ^ 陳椒華 - 我支持國會聽證立法, 行政部門說謊有罪該重罰。. 陳椒華. 2024-05-18 [2024-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0). 
  85. ^ 民主是環境保護的基石,不容開倒車!. 地球公民基金會. 2024-05-19 [2024-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1). 
  86. ^ 張雄風. 管中維 , 编. 地球公民批藍白開民主倒車 立院議事規則淪笑話. 中央社. 2024-05-19 [2024-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19). 
  87. ^ 林哲遠. 藍白強推「國會擴權」法案 楊佩樺批:幫中國輕鬆獲得台灣機密. 自由時報. 2024-05-19 [2024-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0). 
  88. ^ 「反國會擴權三讀!」公民團體號召521下班下課集結立院. 菱傳媒. 2024-05-19. 
  89. ^ Threads首度出現社運號召!521立院集結 國會改革爭議一次看. 網路溫度計 DailyView. 2024-05-21 [2024-05-22] (中文). 
  90. ^ 盧怡靜; 柯皇名. 立院再上演全武行? 藍備護具.綠穿防彈背心戰521. 華視新聞網. 2024-05-20 [2024-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0). 
  91. ^ 立院21日審國會職權修法二讀通過21條 24日續戰. 中央社. 2024-05-22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92. ^ 高睿鴻. 快新聞/立法院終於散會!3黨一路鏖戰至半夜 部分法條週五續審. 民視新聞網. 2024-05-22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93. ^ 立院21日審國會職權修法二讀通過21條 24日續戰. 中央社. 2024-05-22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94. ^ 立院21日審國會職權修法二讀通過21條 24日續戰 | 政治. 中央社. 2024-05-22 [2024-05-31] (中文(臺灣)). 
  95. ^ 大雨澆不熄怒火!不滿修法程序 3萬人包圍立院抗議. 鏡新聞. 2024-05-22 [2024-05-22] (中文(繁體)). 
  96. ^ 現場喊破3萬人!抗議群眾包圍立法院 空拍圖曝光超震撼. NOWnews今日新聞. 2024-05-21 [2024-05-22]. 
  97. ^ 林宣佑; 江亮儒; 鍾依靜; 許伯崧. 521包圍立法院:太陽花十年後,運動的新時代、聲音與面貌. 端傳媒 Initium Media. 2024-05-23 [2024-05-24] (中文(繁體)). 
  98. ^ 98.0 98.1 「退回重審不承認517議事錄!」 公民團體串連521上午九點立院集結. 太報. 2024-05-21. 
  99. ^ 【小黨團結守護民主,拒絕國會威權復辟】聯合記者會.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2024-05-21 (中文(臺灣)). 
  100. ^ 李佳穎. 曹興誠登青島東路舞台讚謝衣鳳 警告擴權法案通過台灣變香港. 太報 TaiSounds. 2024-05-21 [2024-05-22] (中文(臺灣)). 
  101. ^ 楊仁翔. 立法院外抗議「立委擴權」 曹興誠現身力挺. 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 2024-05-21 [2024-05-22] (中文(臺灣)). 
  102. ^ 謝文哲. 【立院攻防戰】曹興誠聲援「我們不要變香港」 黃國昌遭砸太陽花被酸:背叛學運. 鏡週刊 Mirror Media. 2024-05-21 [2024-05-22] (中文(臺灣)). 
  103. ^ @bbcchinese. BBC News 中文 (推文). 2024-05-21 [2024-05-22] –通过Twitter. 
  104. ^ 劉建邦. 國會職權修法續審 抗議人潮守15小時民團喊24日集結. 中央社. 2024-05-22. 
  105. ^ 國會擴權案》經民連號召公民排班 「這兩天」立院外集結. 自由時報. 2024-05-20 [2024-05-22] (中文(臺灣)). 
  106. ^ 國會職權修法續審 抗議人潮守15小時民團喊24日集結. 中央社. 2024-05-22. 
  107. ^ 劉建邦. 國會職權修法續審 抗議人潮守15小時民團喊24日集結. 中央社. 2024-05-22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108. ^ 反對國會擴權法案 台師大學生會發起連署. Rti 中央廣播電臺. 2024-05-21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109. ^ 立院周五續戰國會改革 傅崐萁今晚夜守議場搶排案. 聯合新聞網.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110. ^ 東吳大學學生議會聲明 盼立院進行充分議事攻防. 中央社. 2024-05-23 [2024-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111. ^ 台南民眾巴克禮教會聚集 聲援反國會濫權. 中央社. 2024-05-23 [2024-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112. ^ 抗議國會擴權法案 張博洋發起5/23到國民黨高市黨部「社會溝通」. 自由時報. 2024-05-22 [2024-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113. ^ 立院續審國會職權修法藍白占據主席台 與綠委搶掛布條爆衝突. 中央社. 2024-05-24 [202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4). 
  114. ^ 國會職權修法議事緩慢 朝野繼續挑燈夜戰. 經濟日報. 2024-05-24. 
  115. ^ 朝野雙方仍吵成一團 議事牛步上午僅處理4條文. 中央社. 2024-05-24. 
  116. ^ 立院挑燈夜戰審國會職權修法 朝野飽餐後再上. 中央廣播電臺. 2024-05-24. 
  117. ^ 《立院職權行使法》關鍵條文皆二讀通過 僅餘《刑法》藐視國會罪. 公視. 2024-05-24. 
  118. ^ 立院二讀增訂聽證權行使規範 虛偽陳述最高罰20萬罰緩. 公視. 2024-05-24. 
  119. ^ 綠白互毆影片曝光!麥玉珍首擊未中怒踹 林淑芬右勾拳轟臉. ETtoday新聞雲. 2024-05-24. 
  120. ^ 立法院外24日集會遊行申請通過 管制路線圖出爐...動員500警力. ETtoday新聞雲. 2024-05-24 [202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121. ^ 聯合新聞網. 立院外路權大戰!中山南路傳被藍營借走...警方回應了. 聯合新聞網. [2024-05-30] (中文(臺灣)). 
  122. ^ 支持國會改革法案民團醞釀17:00集結青島東路東側 聲援藍白修法. 中央社. 2024-05-24. 
  123. ^ 人潮稀落不到10人…支持修法者上街頭發聲 質疑這件事「太奇怪了」. 聯合新聞網. 2024-05-24. 
  124. ^ 3萬人抗議國會職權修法 民團提罷免等措施反制三讀. 中央社. 2024-05-24. 
  125. ^ 逾十萬人擠爆立院! 北捷紅藍線3站「加開末班車」. 台視. 2024-05-24. 
  126. ^ 10萬人包圍立院!北捷3站「加開末班車」 經民連號召528再次集結. 鏡週刊. 2024-05-24. 
  127. ^ 直嗆「敵人是中國和在台通匪集團」 滅火器樂團主唱:528街頭見. 風傳媒. 2024-05-26. 
  128. ^ 524立法院外活動高雄參戰!不喊口號 著黑色上衣. Newtalk. 2024-05-23 (中文(繁體)). 
  129. ^ 524嘉義散步+1 脆友號召安靜聲援「民主倒退,公民搶救」. 自由時報. 2024-05-23. 
  130. ^ 不只立法院外 全台7縣市24日「我藐視國會」串聯. 中央社. 2024-05-23. 
  131. ^ 「我藐視國會」串聯行動 澎湖不缺席民眾聲援. 中央社. 2024-05-24. 
  132. ^ 反國會擴權!深夜近500民眾 聚集台中市府廣場. 自由時報. 2024-05-24. 
  133. ^ 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二讀完成 院會決議延長開會. Yahoo奇摩新聞. 2024-05-28. 
  134. ^ 國會改革法案《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二讀完成 院會決議延長開會. 公視新聞網. 2024-05-28. 
  135. ^ 台灣國會改革法案:三讀通過後會發生什麼?「青鳥行動」翻轉「藍白綠」格局?. BBC News 中文. 2024-05-29 [2024-05-31] (中文). 
  136. ^ 趙世勳; 王飛華; 鄭清元; 簡莉庭.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三讀 場外青鳥行動群眾比倒讚抗議【圖輯】. 中央通訊社 (臺北). 2024-05-28 [2024-05-30]. 
  137. ^ 推「拒絕中國干政」球 立院外青鳥行動破7萬人. 華視新聞 (臺北). 2024-05-29 [2024-05-30]. 
  138. ^ 劉建邦; 黎建忠. 抗議立院國會職權修法 民團:青鳥行動非結束是開始. 中央通訊社 (臺北). 2024-05-28 [2024-05-30]. 
  139. ^ 台大兒醫「醫護、病童家長」怨立院外喧囂到深夜 抗議群眾籲晚間降低音量 . 上報. 2024-05-28. 
  140. ^ 「青鳥行動」荒謬收場!集會噪音、吃牛排走調 王義川「手機掌握群眾」反炸綠營. 品觀點. 2024-05-31. 
  141. ^ 反立院違憲擴權 528藐視國會青鳥行動全台11站串聯. Newtalk新聞. 2024-05-27. 
  142. ^ 國會職權修法爭議逾200律師聲明 籲立院應接受覆議重啟討論. 中央社. 2024-05-31. 
  143. ^ 逾90名法律學者連署聲明 籲國會五法退回委員會. 中央社. 2024-05-27. 
  144. ^ 【不理反對聲音】台立會三讀通過擴權法 逾120法律學者連署指違憲. Sing Tao Canada 星島加拿大. 2024-05-29 [2024-06-01] (中文(臺灣)). 
  145. ^ 立院職權修法三讀 民團將6方案遍地開花抵制. 中央通訊社 (臺北). 2024-05-28 [2024-05-30]. 
  146. ^ 張啟楷稱覆議案通過機率低 卓榮泰:不一定. 匯流新聞網. 2024-05-31 [2024-05-31]. 
  147. ^ 卓揆首赴立院施政報告!藍委集體離席 洪孟楷:對覆議無聲抗議. ETtoday新聞雲 (臺北). 2024-05-31 [2024-05-31]. 
  148. ^ 號召全台公民「督藍委」 賴中強曝接下來目標:擋下傅崐萁集團要推的惡法. 太報 TaiSounds (臺北). 2024-05-31 [2024-05-31]. 
  149. ^ Blanchard, Ben; Hamacher, Fabian. Taiwan lawmakers exchange blows in bitter dispute over parliament reforms. Reuters. 2024-05-18 [2024-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150. ^ Wan, Chien-Hua; Bloomberg, Debby Wu. Protests Erupt in Taiwan as China-Leaning Lawmakers Aim to Weaken New President. TIME. 2024-05-21 [2024-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151. ^ In Lawmaking, the Details Matter. Taiwan Would be Wise to Remember That. thediplomat.com. [2024-05-31] (美国英语). 
  152. ^ Taiwan’s parliament passes bill pushing pro-China changes. Al Jazeera. [2024-06-02] (英语). 
  153. ^ Taiwan's legislature passes changes seen as favoring China, reducing president's power. AP News. 2024-05-28 [2024-06-02] (英语). 
  154. ^ 154.0 154.1 王揚宇. 林興盟 , 编. 司徒文楊甦棣等30國際學者連署聲明:在野國會改革方案不合憲. 中央社. 2024-05-20 [2024-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155. ^ 陳熙文. 挺台眾議員也挺國會改革:賴總統須面對黨內的激進立委. udn聯合新聞網. [2024-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1). 
  156. ^ Chris Smith. Chairman Smith congratulates Taiwan’s new president and vice president. [2024-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157. ^ Chris Smith. On the importance of Taiwan’s democracy. 2024-05-21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2). 
  158. ^ 賀電提國會改革掀波 美眾議員新聲明:所有政黨彼此尊重和平對話. 中央社. 2024-05-22 [2024-05-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159. ^ 劉品希. WHA召開前夕 日內瓦湖畔台灣遊行再發聲. 中央廣播電臺 (臺北). 2024-05-26 [2024-05-30]. 
  160. ^ 海外青年2小時募資260萬 6/4讓台灣登上時報廣場 盼青鳥行動遍地開花. 中央廣播電台. 2024-05-30 [2024-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30). 
  161. ^ 麥考爾訪立院 期盼台提升國防預算團結保衛台灣. 中央社. 2024-05-29 [2024-05-31] (中文(臺灣)). 
  162. ^ 面对台湾立法院外的抗议,北京放大立委们的言辞和肢体冲突. 美国之音. 2024-05-28 [2024-05-29] (中文). 
  163. ^ 袁紅冰2月早警告習指示「佔領台灣立法院的制高點」矢板明夫:看來是真的. Rti 中央廣播電臺. 2024-5-23. 
  164. ^ 164.0 164.1 【袁紅冰熱點】內幕首發:習統戰新指示 全面搞亂滲透臺灣! 戰場就在立法. 看中國. 2024-02-06. 
  165. ^ 袁紅冰2月早披露統戰內幕!習近平指示「戰場在立法院」. 自由時報. 2024/05/23 06:25. 
  166. ^ 丁上程. 大陸流亡人士稱「習指示佔領立法院」 侯漢廷:內容破綻百出. 中時新聞網. 2024-05-23 [2024-05-23] (中文(臺灣)). 
  167. ^ 丁上程. 袁紅冰稱習近平下令佔領立法院 國民黨批造謠、民眾黨嗆鬼扯蛋. 匯流新聞網. 2024-05-23 (中文(臺灣)). 
  168. ^ 東森新聞. 袁紅冰稱習近平指示佔領立院 黃國昌轉身詢問7白委:真的沒收到. 匯流新聞網. 2024-05-23 [2024-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中文(臺灣)). 
  169. ^ 羅立邦. 柯建銘稱藍白與中共軍演裡應外合 民眾黨反嗆:做賊喊抓賊,該去看眼科. 風傳謀. 2024-05-23 (中文(臺灣)). 
  170. ^ 潘永鴻. 獨家/袁紅冰曝習指示「戰場在立院」 消息來源是紅二代!. 東森新聞. 2024-05-23 [2024-05-23] (中文(臺灣)). 
  171. ^ 袁紅冰曝習近平從內部瓦解台灣報告 消息來源是紅二代【獨家】. 中央社. 2024-05-24 [2024-05-25] (中文(臺灣)). 
  172. ^ 【議題觀察室】錢坑法案?黑箱立法?517立院衝突爭議一次看.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2024-05-22 [2024-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3). 
  173. ^ 「2兆錢坑法案」是瞎扯? 事實查核中心打臉民進黨. ETtoday新聞雲. 2024-05-24 [2024-05-24] (中文(臺灣)). 
  174. ^ 國民黨團擬推花東建設法案 花東交通3法爭議一次看. 公視. 2024-05-24 [2024-05-24] (中文(臺灣)). 
  175. ^ 聯合新聞網. 傅崐萁預告花東交通三法一定過 白委:沒有理由不支持. 聯合新聞網. [2024-06-03] (中文(臺灣)). 
  176. ^ 藍委質疑民進黨藉手機訊號監控 王義川指為市場分析常用方法. 央廣. 2024-05-28 [2024-05-30]. 
  177. ^ 王義川稱用手機定位分析青鳥 國安局:沒參與. 聯合新聞網. 2024-05-29 [2024-05-29] (中文(臺灣)). 
  178. ^ 王義川陷「手機監控」爆料爭議 法務部長:北檢已分案偵查. 聯合新聞網. 2024-05-30 [2024-05-30] (中文(臺灣)). 
  179. ^ 王義川稱用手機訊號分析群眾遭告發 柯建銘回應 (圖). 中央社. 2024-05-30 [2024-05-30] (中文(臺灣)). 
  180. ^ 緊急切割潮!中華電信:與王義川無任何接觸. NOWnews今日新聞. 2024-05-30 [2024-05-30] (中文(臺灣)). 
  181. ^ 快訊/王義川掀監控爭議「遠傳發聲明自清」三大電信都表態了. ETtoday新聞雲. 2024-05-30 [2024-05-30] (中文(臺灣)). 
  182. ^ 調查權第一槍? 藍擬調查「義川分析事件」. TVBS新聞網. 2024-05-30 [2024-05-30] (中文(臺灣)). 
  183. ^ 調查局切割王義川!再曝通信紀錄調取方法. NOWnews今日新聞. 2024-05-31 [2024-05-31] (中文(臺灣)).